发现被骗了,刚刚签订的合同,怎么办?

发现已签订的合同存在欺诈情况时,建议您按以下步骤处理(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): 

1. 立即收集证据

– 合同原件/复印件(重点标注可疑条款)– 沟通记录(微信、邮件、录音等证明对方虚假承诺)– 转账凭证(银行流水、收据等)– 证人证言(如有第三方在场)📌 关键点:欺诈需证明对方存在”故意隐瞒真相”或”虚构事实”的行为。

2. 法律救济途径

(1)协商解除

– 书面发函要求撤销合同(保留送达证据)– 可提及《民法典》第148条(欺诈可撤销合同)

(2)向公安机关报案

– 若涉及金额较大(各地立案标准不同,通常3000元起),携带证据到经侦大队报案– 需准备书面报案材料(事发经过、证据清单、损失计算)

(3)民事诉讼

– 起诉时效:自知道被骗之日起1年内– 可同时主张:– 撤销合同– 返还已付款项– 赔偿直接损失(如调查费用、律师费等)

(4)市场监管投诉

– 若对方是企业,可向当地市场监管局举报合同欺诈– 全国12315平台(网站/APP)在线投诉

3. 注意事项

–  停止继续履行合同(避免扩大损失)– 🚫 勿自行销毁证据(包括对方提供的”假材料”)– ⚠️ 谨慎签署和解协议(建议律师审核后再签)– 📅 注意时效:刑事报案无期限,但民事撤销权仅1年

4. 建议补充动作

– 通过”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核查对方资质– 委托律师做”合同欺诈”专项分析(约500-2000元)– 涉及网络合同的,可通过”工信部ICP备案查询”追溯主体💡 提示:不同案件处理周期差异较大(协商约1-3个月,诉讼可能6-12个月),建议尽快启动法律程序。需要帮助可提供更具体的合同条款分析。

5208cc知识库 – 基于DeepSeek AI辅助创建by公众号视频号同名5208cc博客
超短网址七字符5208.cc生态链公域私域全域通吃全网畅通无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