签了合同还能撤销吗?

合同可撤销的法定情形

根据《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合同签订后并非完全不可更改,在特定条件下,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。以下是常见的可撤销情形:

1. 重大误解

当一方因对合同性质、标的物、对方身份等关键内容产生错误认识,且该误解直接影响合同订立时,可主张撤销。例如:

  • 误将仿制品当作真品购买
  • 对合同履行期限存在根本性误解

2. 显失公平

合同订立时,若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,导致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,受损害方可申请撤销。典型表现包括:

  • 紧急情况下被迫接受远低于市场价的交易
  • 老年人被诱导签署高风险的理财协议

3. 欺诈

4. 胁迫

当一方通过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(欺诈)或以暴力、威胁手段(胁迫)迫使对方签约时,受欺诈/胁迫方有权撤销合同。司法实践中常见于:

  • 虚假宣传诱导投资
  • 以曝光隐私要挟签订借款合同